|
[watermark] 以“招工”为题
今天下班的时候,见到某台资企业的门口放着一个双面的牌子,上面两个红色黑体字——“招工”,我不禁莞尔。好些天前正听说这个厂子的工商双方待遇上协调不好,还没探听到结果,就看到这样新鲜的牌子,估计那些与老板过不去的人已经为新的招工位置腾出空缺了。现在的行道,本就是糊口的活计突然没了,真为那些下岗的人担心。
于是我想起了一个台商讲的一句话,大体的意思是:我们来这里办企业是要来赚钱的,不是来搞福利事业的。诚然,上面所提到的厂家是这句话最忠实的实践者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最便宜的劳务资源国家之一,本身的劳动力价值就低,再推及到东山这么个小地方,体力所能体现的价值就再少不过了;这是共识,山乡人也默认这种现状,到工厂打工实现自己的生存需求。
回头想想,就整个东山来说,在家待业、外出寻门路、辍学流荡的人不计其数,这么一大摞人正眼巴巴地瞅着本土为数不多的岗位,按理说应该不会出现空缺的。这种现象东山有句话概括得好啊,叫“乞丐多过庙公”,有一种理解是等工作的人比有工作的人多得多。所以我质疑类如此种的招工,究竟是如何的原由导致“人人忙找活儿,活计没人做”的现象呢?
已经是能量的最大化换来生存的最少需要,还不情愿承受N额度的工作,各中原因想来经历过的人就清楚,我也不可能大肆解剖。只希望那些有一定能力主导别人生活的人,能够从更人文的角度出发,为就职的工人多谋福利;尽可能地尊重劳动者,在培养职工技能的同时,注重协调双方矛盾,让生产生活在同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。
我并不想就这样的问题展开怎样的批评,因为一方面是资金的投资者,本来就是只以成本最小化、利润最大化为目的,如果说解聘以招聘也只是为了服从这么一个目的,从政策上来讲,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;另一方面,工人渴望得到更多的酬金,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更高的体现,虽然只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但这样的盼望也有他的道理存在。只想着,劳动力的供需双方都能从这么个问题中得到提升和改进。
劳动者应该不能安于现在的工作状况,用单纯的简单劳作换取低额的酬劳,而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填充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,让自己从繁重单调低酬的工作中解脱出来;学习投资者先进的管理经验,为以后投资方的撤资做好新一轮的创业准备。
投资者呢,其实更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可塑性,别动不动就拿辞退为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。毕竟发展的终极就是财富巨大化,每个人都有钱。一味的压榨,带来的只能是品牌的萎缩和发展的人为局限。将眼睛放远,实现地方富裕,对商家来说,只可能带来更为安定的投资环境和更为可观的利润市场。
为了东山更加繁荣,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,我们的引资之路还是得走下去,势必也会再次面对这样相伤的问题,这么潦草一说,也求能给大家伙彻底地提个醒。
嗯,就提个醒!![/watermark] |
|